您好:欢迎来到湛江市第二中学!
校风: 团结 · 勤奋 · 严谨 · 活泼,,校训: 爱国 · 敬业 · 求实 · 创新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稿时间: 2006年04月12日   浏览量: 17082    作者: ctj    字体显示:

本学期,学校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方案》、学校《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简称“128工程”)、湛江市教育局《2005年工作要点》和学校“2005年工作打算”(见“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代表第八届第二次会议学校工作报告”),结合学校本学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经校长提出,校长及中层以上行政会议通过,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德育工作
1、根据上级党委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在教师和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组织和开展“二中精神”宣传和实践活动。“二中精神”宣传和实践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学校通过“二中精神”的整理、标识、宣传及实践活动,使“二中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办名校、创品牌的精神动力。成立“二中精神”宣传与实践指导办公室(临时),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3、在教职工中开展“敬业爱岗、树高尚师德”活动,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优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
4、在学生中开展“中学生守则”、“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现代公民”、“学雷锋、做好事”、“民族精神代代传”、集体主义和法制等教育活动,通过以上教育活动,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确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各项活动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组织落实。特别是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解决一至二个突出的实际问题,不搞形式主义。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学生中的早恋、上网吧、吸烟、斗殴和赌博等不良倾向。
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坚持安全无小事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帮助学生掌握预防疾病和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对疾病和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教育学生懂得依法保护人身权利不受侵害;学校要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急性传染病的预警预防机制。全体师生要增强维护学校公共财产的责任心;严格值班制度,做到在时间和空间上无空档。提高警惕,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
6、在德育工作中,广大教职工要增强工作责任心,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热情爱护学生,坚持正面教育、鼓励为主。
二、教学教研工作
1、继续建立建全教学管理体系。(1)教学效果量化评价体系经过二年的实施,本学期要认真总结,做出必要的修改之后,成册发文。在教学效果量化评价体系的运用中,要特别重视该体系的导向和激励功能。(2)健全常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考试和辅导等是常规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原有可行的教学管理常规要予以重申;需要修订的及时修订;整理成册,印发到每一位教师,以便贯彻执行,教导处要加强常规教学的检查监督工作,保障实施。(3)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班级数量增加,要进行在同一年级中实行分组(部)管理的探讨,以便管理到位和形成竞争机制。
2、按照高考、中考备考工作计划及阶段性备考研讨会纪要,继续抓好高考、中考备考工作。(1)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要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高考的重点首先是争取“亮点”(总分和学科800分以上及全省全市第一)和重点大学上线率达到或超过2004年的水平;其次是本科上线率达到或超过2004年的水平。中考要积极争取总分和学科以及省、市重点中学上线率全市第一。(2)高考、中考备考工作都进入了专题复习、综合训练、重难点突破、拾遗补漏和应试能力提高的备考阶段,同时,各项考务工作接踵而至,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因此,一定要珍惜备考时间,精心备考,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服从指挥,确保备考工作有效有序进行。(3)教导处要指导高三、初三年级认真执行备考工作计划和阶段性的备考研讨会议纪要,加强管理和督促。(4)重视高考、中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吸收消化,加强校际高考信息交流,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提高高考、中考备考工作水平和效率。(5)着手研究2006届高考、中考备考工作,动员力量,尽早进入备考状态。从现在起,要明确备考工作目标,研究考试大纲,提高教学进度,并按高考、中考要求组织相应的训练,并进行高考、中考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同时,学校强调高考、中考要从起始年级抓起。
3、课程改革工作要按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进行教师培训。直接承担课程改革任务的高一、初一年级教师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新的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克服“以旧应新”想法和作法,积极实现教学创新。(2)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由教研室提出方案,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导处、教研室指导和组织学科组、备课组进行选修(一)、(二)的开设和实施工作。本学期要根据课程方案要求、学生选修申请和学校实际情况,陆续开出选修(一)、(二)课程。(3)教导处、科学信息中心要做好教学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保证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科组、高一年级备课组也要多途径掌握课程改革信息,不能“等、靠、要”。(4)加强校内、外课程改革的研讨与交流,学习、吸收同行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4、加强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力争在品牌特色上有新的突破。(1)创新教育指导中心要按照学校抓高考、中考和常规教学一样,将学科竞赛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是要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二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研讨与交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学科竞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四是加强学科竞赛指导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2)政教处继续抓好艺术特色教育活动,积极抓好“三队一团”(乐队、舞蹈队、萨克斯队及合唱团)和“两展一藏”(书法、绘画展和学生美术作品收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艺术特色教育。(3)体卫处继续抓好田径队、篮球队训练,积极开展“多元体育”的研究和实施工作,提高运动竞赛成绩,巩固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地位,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5、招生学籍管理中心要加强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继续做好各县、市大型广告牌的更新;组织招生小组深入各县、市、区的重点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明确招生宣传责任,实行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2)制定招生计划,做好2005年秋季高中、初中的招生安排;多途径、多区域发展联合办学,为高中新校区建设筹措资金和为今后的发展开拓空间。(3)加强学籍管理,规范学生成绩处理,及时填写学生成绩手册;加强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师教学成绩分析,积极运用教学效果量化评价体系的导向、监督和激励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行电子化管理,加强教学资料管理。
6、科学信息中心要继续做好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服务等工作。(1)加快音像资料的购置和音像资料库的建设,在上学期投入三万元的基础上,本学期再增加二万元。(2)继续采购移动PC,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增加一批教学平台,尤其是要以最快速度配好高二年级(14)班的教学平台,满足大班额教学需要。(3)加强科学馆管理工作,健全常规教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制度,保障财产安全。
7、继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争取新的教育科研成绩,实现“科研兴教”的目标。(1)英语、数学和体育等国家、省级课题将于年底结题,要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取得预期的实验研究成果。(2)积极开展校内课题的立项工作,落实教育科研成果资助、奖励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3)继续落实论文奖励制度,出好年度总结、论文集和编出校内刊物。
三、队伍建设和民主建设
1、学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是谋发展。各位学校领导要将日常具体工作下放到中层处室,组织中层干部完成,以便腾出时间和精力集中考虑学校发展的政策、空间,积极筹划学校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学校的发展规模、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2、中层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1)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等原则,本学期完成教导处、总务处主任和体卫处副主任的选拔任用工作。(2)按照组织培养和个人锻炼相结合的成长模式,做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学校党委及领导班子成员,要注意中层领导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现职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和中层领导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实绩。
3、继续实行教育教学岗位聘任制,竞争上岗。
4、健全监督机制。学校招、投标、重大采购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由学校监督小组负责;学校重大决策经教职工及工会代表大会通过。
5、加快教师配置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为适应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本年度拟进新教师70人;继续实行新教师的培训制度,通过老教师的带动,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参加教学工作三年以上尚未评为高级教师的教师可以参加青年教师综合竞赛,总结提高。继续实行教师在岗学历培训的办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6、做好本校名师的宣传工作,树立先进典型。教师宣传要注重教育教学业绩;采用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和《荣誉册》等形式进行宣传。
四、高中搬迁工作
1、着手研究湛江市港城实验中学在高中搬迁之后的管理模式,搭建管理架构,组织管理队伍。
2、做好湛江市二中、港实图书资料的划分工作。根据高中、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将现有图书资料分成二部分;新订、新购的图书资料要按高中、初中的需要,分别计划,统筹采购。
3、高中搬迁工作按计划进行。根据高中新校区建设工程的进展情况,高中搬迁工作分三期进行:首期:2005年秋季迁入新高中二年级(含联合办学)20个班,新高中一年级联合办学6个班(预计),共26个班,1318人。第二期: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或期末,高中一年级22个班搬迁入新校区。届时,新校区约2462人。完成期:2006年秋季开学时,2006年秋季招收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在新校区就读。届时,新校区有高中三个年级,约4000人,高中搬迁工作完成。
4、加快“教师新村”建设的洽谈工作。“教师新村”筹建小组根据“开发商建设、教师自愿认购”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实现互利合作,解决高中搬迁后教师所需住房,方便教学及学校管理。
粤ICP备11017586号

地址:湛江市开发区龙平北路    邮编:524022
电话:0759 - 3371988    传真:0759 - 3371989
邮箱:zjez@21cn.com
地图:百度地图    Google地图    腾讯地图

X关闭